第46章 大包围(一)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由于同盟军的成立,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进一步壮大,这使得日本开始紧张了。

1月5日,为了消灭政府军的士气,日本决定派王京伟和千木大佐第一百五十师围攻松州市,企图一举消灭抗日力量和铁血除奸团。

次日天还不亮,一百辆日本军用卡车停靠在松州市东部的空地里。

车刚停稳,五十辆卡车上的鬼子纷纷跳下车厢,向城外四周分散,他们的任务是,从外围封锁松州市。

天色微亮,千木大佐从驾驶室跳出来,将六十个联队鬼子划分六个大队,气汹汹冲进松州市。

鬼子主要负责两项任务,一是攻城,二是抓拿铁血除奸团的队员。

千木特别交代,在搜掠搜缉过程中,凡遇反抗或逃跑者,可杀可奸,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网一个。

一时间,松州市鸡鸣狗叫,枪声、踹门声、哭喊声此起彼伏。

千木大佐亲自带领一队人马,沿城南一条胡同挨户盘查抢掠,之后穿过东西大街,直奔路南巷口走去。

恰在这时,一位中年男子从高大的门楼下走出家门,这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团长陈标。

原来陈标听到鸡鸣狗叫,自觉得发生了塌天大事,出于好奇,匆匆跑出家门,谁知刚跨出门槛,就看到大批的日军正在城外展开围攻之势。

情急之下,陈标赶紧锁闭大门,赶紧向铁血除奸团的团部跑去。

千木大佐见状,八格一声怒吼,命令王京伟向城里的抗日军队宣读诱降书,命令2小时内出城投降。

千木大佐在城外附近的镇里游荡,他正在搜索花姑娘。

又经过一处麦草堆,一个鬼子兵如狼似虎,吞噬一位少妇的肉体,站在一旁的鬼子不时发出瘆人的浪笑。

走到一条大街,一位中年妇女从柴捆中探头张望,一看鬼子朝这走来,慌忙拉起不满十岁的儿子,沿大街往北逃奔。

千木大佐一挥手,下令随从追杀母子俩,转眼间,两把刺刀同时刺杀,穿透母子俩的胸背。

小男孩挣扎着抓住妈妈的手,但只在一瞬间慢慢松开。

来自松州城外的枪声惊动了城内的抗日军。

陈标立刻作出结论,鬼子这次进村,企图消灭我铁血除奸团,枪声是要求我们出城投降。

容不得揣想和犹豫,陈标突然下令,立即集合三排和机枪手。

曹刚说,此时发兵对付日本人,是把乡亲们往火坑里推。

陈标说,我们可以把敌人引到黄狼山,黄狼山紧靠南北通道,是鬼子往返的必经之路,从黄狼山布下埋伏阵,打一场伏击战。

曹刚要求参战,陈标冷嗖嗖抛出一句话,请看好家门。

曹刚又问是否换穿便装,陈标接着说,除奸团还没到露脸的时候,先让鬼子傻盯着村大队,必要时送他们一个惊喜。

黄狼山位于松州市东北方四华里处,山势低矮,坡度平缓,横亘东西大约一千米,漫山遍坡大都是四季常青的马尾松。

又因为山上随处可见黄鼠狼,当地人俗称黄狼,由此得名黄狼山。

黄狼山西端连接一个突兀的小土岗,土岗下有一条南北通道,距离土岗大约五十米,这是黄狼山往返县城的唯一通道。

从圈子岭赶到黄狼山,距离足有八里地,陈标带领一连三排登上土岗,仅用二十余分钟,战士们迅速选好射击位置,埋伏在草丛灌木之中。

陈标所在的位置处于阵地中间部位,右侧是副官小刘,左边是卫生员金叶和燕妮。

这次伏击战,陈标之所以指派三排,是因为刘猛说过这样一句话,实战比训练更好使。

此时再看阵地两端,两挺崭新的捷克ZB-26式轻机枪虎视眈眈,枪口直指土岗脚下的路面。

瞄一眼金叶汗水淋漓的面颊,陈标问:“第一次打仗,害怕不?”

金叶说:“挺好玩。”

一听金叶这般回答,陈标禁不住作呕反胃:“小刺猬,你可记住了,鬼子的子弹不长眼,但你的眼必须瞪大睁圆。”

冷不丁挨一顿呛,金叶心里灰失失的:“犟眼子,你咋呼么,回头姑奶奶多杀几个鬼子给你看。”

陈标冷笑一下,从牙缝里迸出两个字:“但愿。”

金叶不再拌嘴,只是一摆右腿,扑哧踢了陈标一脚。

天过辰时,远处传来汽车的马达声。

根据声音和路况判断,到达土岗脚下还需数分钟。

陈标这时吩咐阵地北侧的机枪手,一开始专打汽车驾驶室,先把第一辆汽车打趴了窝。

果然五分钟过后,四辆卡车慢慢爬上长坡,车厢里站满了鬼子兵,陈标粗略估算一下,大概有近百人的样子。

当第一辆卡车路过陈标的眼前,陈标疾声喝令:“打。”

伴随陈标的口令,两挺机关枪突突咆哮,步枪驳壳枪砰砰作响。

按照陈标的吩咐,阵地北面的机枪手直击第一辆卡车的驾驶室,车窗玻璃瞬刻间零散乱碎,驾驶室里的指挥官和司机先后毙命。

汽车继续缓行,前轮陷进路沟下嘎然熄火。

遭遇突然打击的鬼子还没醒神,陈标抓一颗手榴弹,又对身旁的小刘说:“快给狗日的送几个铁疙瘩。”

说话间,陈标纵身甩臂,手榴弹打着旋儿,直奔第二辆卡车飞去。

眼看黑乎乎的铁疙瘩飞奔而来,车厢里的鬼子惊慌失措,干脆双手抱头,你喊我叫,乱作一团。

轰隆一声巨响,手榴弹从车厢内炸开了花,五六个鬼子兵尸体横飞,从车厢外纷纷落地。

土岗阵地距离敌车大约一百米,虽然居高临下,但一般人力所不及。

陈标和小刘各自投出三颗手榴弹,配合各种枪支的打击,车上车下共有三十多个鬼子被打死。

为躲避枪弹打击,活着的鬼子争先恐后,鱼跃般跳出车厢,有的躲在车厢侧后,有的钻入车底,时而伸出枪口,朝土岗开枪还击。

千木大佐小心翼翼挑起脖子,透过车窗仔细观察土岗。

就在这时,金叶一阵盲打连射,终于瞎猫碰个死老鼠,最后一粒子弹击中正在瞄准的鬼子。

说来纯属巧合,被金叶打死的鬼子刚耷下头去,另一个鬼子又被燕妮毙命。

激动之余,两个姑娘挥臂高呼:“我打中了,我打中了。”

喊者兴奋,听者惊讶,千木由此断定,这帮土脑袋正是铁血除奸团。

一怒之下,千木大佐咬牙切齿,命令部队全面反击。

军令如山倒,四挺歪把子机枪率先架上车头,朝土岗上的机枪突突扫射。

与此同时,几十个鬼子不顾死活,猫腰溜到车厢正面,有的跪卧,有的伏卧,呯呯叭叭,一齐朝土岗射击。

虽然敌人火力凶猛,但因心慌神乱,子弹全都偏离目标。

陈标频频点射,连续打死三个鬼子,再次勾动扳机,枪内没有了子弹。

转头望着正在射击的小刘,陈标说:“小刘,快拿两杆步枪过来。”

小刘很快从战友手中要来两只步枪,陈标接过一支,接着说:“咱俩收拾鬼子的机枪手,北面两组算你的。”

谁都知道,小刘年龄虽小,但和陈标一样,也算是神枪手,如果使用步枪,能打出百步穿杨的水平。

听完陈标的吩咐,小刘举枪一指,只听呯的一声枪响,枪口所指的鬼子前胸溅血,溘然死去。

陈标随后勾动扳机,又一名机枪手脑门中弹,怀抱机如同熟睡一般。

鬼子前仆后继,前面的死去,后来的又把机枪架起来。

陈标和小刘弹无虚发,打一枪撂倒一个机枪手。

一看对方枪法如此精准,吓得鬼子再也不敢靠近歪把子轻机枪。

失去轻机枪支援,敌方火力明显减弱。

经不住新一轮打击,幸存的鬼子重新龟缩到车厢侧后。

陈标这时传令,机枪手停止射击。

两部轻机枪停射数秒,陈标再次传令,步枪、驳壳枪一律停止射击,没接到命令之前,谁都不准开火。

打完最后一枪,金叶怒瞪着陈标骂:“犟眼子,你搞什么鬼名堂?”

陈标装聋作哑,全然不理会金叶的诅骂,从枪内退出弹匣,吩咐大家做好隐蔽的同时,抓紧换装弹药。

换装完子弹,陈标将头挨近小刘,悄声说些什么。

金叶正纳闷,小刘就地翻滚,一骨碌滚过十几米。

从一片草丛中调整好卧姿,小刘放开嗓门,急慌慌地喊:“队长,大家都没子弹了,赶快撤了吧。”

陈标接着喊:“谁都不准撤,没有子弹有刺刀,跟狗日的拼了。”

就这样一唱一和,千木大佐果真中计,下令残兵务必将铁血除奸团赶尽杀绝。

接到千木的命令,鬼子肆无忌惮,气汹汹直扑土岗。

千木大佐依然躲在车窗下,透过窗口观兵瞭阵。

当鬼子狼窜虎奔赶至土岗脚下,陈标厉声喊打,一时间,机枪、步枪、驳壳枪一齐开火,一个个鬼子如木桩倒地,横七竖八,横南竖北。

一看上当中计,站着的鬼子如鸟兽散,逃跑中又被打死许多个。

千木大佐自觉得大势已去,干脆在勤务兵的护卫下,慌速速向北逃窜。

眼看着鬼子从眼底下溜走,金叶心焦火燎,要求陈标出兵追杀。

陈标说,穷寇莫追,归师莫掩,都把家伙收起来,打扫战场去。

金叶大概搞不清“穷寇莫追,归师莫掩”这句话的意思,但打扫战场这句话听得明明白白。

于是金叶冲陈标瞪一个白眼,嘟嘟囔囔地说:“老母猪肯碗碟,满嘴都是瓷,也不怕给自己硌掉了牙。”

说完,金叶又冲燕妮一挥手,两个姑娘手提驳壳枪,急煎煎走在最前面。

走到一处灌木旁,金叶突然发现,有两个受伤的鬼子在爬动。

嘎然止步,金叶举枪对准北面的鬼子说:“燕妮,今个拿这两个狗日的练枪法,南面那个算你的。”

燕妮向来对金叶言听计从,一阵点射,直至枪匣里的子弹全打光。

望着两具血肉模糊的尸体,金叶轻蔑一笑:“奶奶个头,这小日本属他妈嫩豆腐,一点不禁打。”

打扫完战场,战士们又从卡车上搬卸小麦。

陈标0这时吩咐小刘赶往松州市,通知曹刚日军已经败退。

搬卸完战利品,陈标忍痛割爱,下令焚烧汽车。

接到陈标的指示,四个战士用刺刀捅破油箱,划着火柴后一一点燃。

顷刻间,火苗顺着流淌的汽油迅速蔓延,很快变成冲天火海。

点燃了鬼子的军车,陈标留下一个班看护战利品,其他人班师回营。

在所有缴获的武器中,最让陈标醉心的当属四挺歪把子轻机枪。

一脚踏进团部,陈标指示第一队队长黄恒,将六部轻机枪装备到一连三个排,每个排组建一个机枪班。

黄恒转告陈标,王交通正在教导员的宿舍里,有要事汇报。

一听王交通在,陈标二话没说,急冲冲走出团部。

金叶迟疑片刻,也约燕妮朝玉梅的宿舍走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我建的城都变成了大佬 [重生]活该你倒霉 从零开始的次元魔女 都市超级医仙 [综港剧]沉醉不知归路 江湖遍地是土豪 鉴宝神医 长夜余火 苗疆蛊事 无上神帝
相关推荐:那些年的灵异事件顶级科学家开局被戏子侮辱三国美人录名花美人录回到秦朝当皇子漫威:开局签到凯爹最强之王牌教练女尊之路:小兔子的逆袭史帝女不尊:浪得美男归女尊世界的茶艺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