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电报线之海线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对于肃顺来说,兵权非同小可,必须找个心腹掌握新军兵权。杜瀚虽然也算肃党,让他辅助景寿编练新军,未免有些大材小用。

高心夔是江西人,决定举荐自己的江西老乡陈孚恩,说道:“陈孚恩在江西办团练颇为得力,又与亭公相善。他做官巴结得很,不如就让他主持新军。”

陈孚恩资历很老,历任礼、兵、刑、户、吏五部尚书,道光年间就做了军机大臣。但他实际上只是拔贡出身,在官场上擅长投机钻营。

咸丰帝即位后,不喜欢陈孚恩的为人,逼他致仕。陈孚恩很快又傍上了肃顺这棵大树,又是办团练,又是捐饷,表现颇为卖力。

肃顺也向咸丰举荐陈孚恩,把他重新召回了京城。肃顺相信,以陈孚恩的才干,必能练成一支新军,必能抓住兵权,欣然同意了高心夔的建议。

中国传统政治,是人治而非法治。同样的,要办一件大事,往往先选人,由这个人自己确定章程,创立制度,招募下属。

这样可以提高效率,但缺点也很明显。人走茶凉,人走政息,辛苦创建的事业,很容易受到人事变动的影响。

肃顺虽然精明强干,却仍未脱出传统政治的窠臼。他打算重用陈孚恩编练新军,对如何练新军,反而不大关心。

郭嵩焘提醒他,说道:“亭公,朝臣都主张编练新军,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仿效西方军队,聘请西方教官,使用洋枪洋炮,按照西式操法。另一种是仍按旧法练兵,配给洋枪洋炮。

“兵权关系重大,耗资巨大。亭公委托陈孚恩编练新军,也应该给他定个章程,确定一个宗旨出来。只有这样,练新军才能练出实效,才能重振八旗的雄风。”

肃顺沉思片刻,坦率地说道:“练新军这件事,我之前很热心,也跟皇上提了许多建议。可这事儿太敏感,亲贵们盯得很紧。

“这几年皇上对我很信任,我实心办事,却也得罪了不少亲贵。因此,练新军这事儿,我打算有所避讳,有所收手。皇上对洋人成见很深,若像粤匪那样重用洋人教官,甚至让洋人掌握兵权,皇上一定不乐意。

“徐继畬倡办新政,简而言之,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我们编练新军,也要中体西用,用中国传统的练兵模式,配给洋枪洋炮,一定能够练出一支劲旅。”

听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几个字,郭嵩焘和高心夔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冯桂芬,不免有些失落。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写道:“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是中体西用思想最早的渊源。

冯桂芬和徐继畬一样,见识高远,思想深邃,是中国由传统向近代转换时,具有开拓意义的、影响深远的思想家。

他们主张以中国文化为本源,以开放、健康、自信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力主在多个方面向西方学习,不论东西、唯善是从,努力消解变革中的古今中西柔盾。

在满清官僚看来,冯桂芬思想激进,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冯桂芬才高八斗,又是科甲正途,得到过林则徐的提携。他如今年近五十,在满清官场并不得意,呕心沥血写成的政论集《校邠庐抗议》,根本就不敢发表。

革命军攻克苏州时,优待降官,冯桂芬归顺革命军,如今已是江苏省谘议局的议长。担任议长期间,冯桂芬很快发表了《校邠庐抗议》。

这本书受到杨烜的重视,再版时,杨烜特地为之作序。因为这个缘故,清廷将之作为逆书,诏令禁毁。但实际上,很多清廷内部的有志之士,多偷偷阅读此书。

满清改革派从中汲取了许多营养,所总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革思路,实际上就出自此书。

中华帝国境内,像冯桂芬这样的思想家层出不穷。杨烜本人就是一个思想家、政论家,写出了《论实事求是》、《中国社会阶层分析》、《论军政训政宪政》、《论东亚共荣》、《均田免赋的深层次意义》、《中国民族工商业培育的动力问题》等一系列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问题。

满清境内,能与冯桂芬匹敌的思想家,也仅有徐继畬一人,咸丰的见识更不能与杨烜相比。但徐继畬仍受到顽固派的攻击,咸丰也对他颇有不满,把他从从一品的总督,降为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

人才之兴衰,足见国运之消长。郭嵩焘叹道:“南方正在大兴改革,官吏商民无不以改革为荣。反观我朝,百官仍然昏聩不知觉醒。

“徐继畬奋不顾身,上了一个倡办新政的奏折。皇上瞻前顾后,不敢做主,诏令群臣廷议。不用多想,廷议一定是争吵不休,议而不决。

“亭公是实心办事的人,却犹如被人捆住手脚,无法随心所意的遂行新政。又要改革,又要牵就那些冥顽不灵的守旧官员。哎,真难!”

肃顺苦笑一下,说道:“筠仙,牢骚无用。现在那些不明事理的人,老骂我揽权、破坏家法。我都不理他们,有你和伯足做知音,我就知足了。

“公道自在人心,有你们帮我说好话,我还怕什么?就算我死于非命,百年之后,必有史家为我正言。”

听肃顺谈及生死,郭嵩焘和高心夔大感不祥,对肃顺也油然生起几分敬意。

片刻之后,三人开始对着徐继畬的奏折,逐条研究可行的新政。

按理说,肃顺应当把徐继畬邀请到府中,一起参与谋划。但徐继畬上这个奏折,犹如石破天惊,陷入了舆论的漩涡。顽固派皆说他可杀,骂他为奸臣。

那些不明事理的升斗小民,也觉得新政会影响他们的生计,对徐继畬破口大骂。徐继畬只得假托有病,足不出府,亦拒绝访客,连朋友都不敢见,生怕连累他们。

郭嵩焘见识更高一些。他曾帮湘军筹饷,游历的地方多。前不久,他又在山东帮办军务,清查税务。革命军攻占江南后,洋人与满清做生意,只得跑到山东。郭嵩焘在山东接触到许多洋人,对新政颇有主见。

他极力主张兴修电报,说道:“兵贵神速,电报传播信息最快,不论万里,瞬息可至。我朝以驿马递送消息,最快者每日六百里,极限不过每日八百里。

“兴办电报线,可谓迫在眉睫。那些不明事理的都老爷,却说什么会使驿卒失业,酿成明末奇祸,说什么电报线破坏风水,隔断地脉,祸及祖宗坟墓,真是愚不可及。

“亭公,电报线不比铁路线,工程小、投资少、见效快,你一定要力争。电报线一成,信息倏忽而至。官绅商民见此奇效,于开化风气大有帮助。”

肃顺点点头,说道:“电报这一块,我已有所布置。电报线共分为两种。一为陆线,在陆地上敷设;另有海线,沿海底敷设。

“我打算开放营口、登州两处口岸,已默许洋人敷设海线,连接两地。若果真成功,则东北与山东连成一气。然后,再在登州至天津之间再敷设一海线。

“这两条电报线无须触动地脉,也不会影响风水,不会遇到很大的阻力。一旦建成后,官商见其便,一定会认同电报,对于开化风气大有裨益。”

照郭嵩焘看来,推广电报实乃迫在眉睫的事,既不像练新军那样敏感,也不像建铁路那样耗资巨大,理应统揽全局,迅速在全国建设电报网。

但本朝以例治国,官绅商民迷信已久,要推广电报线,显然不能一蹴而就。凡事过犹不及,肃顺的办法,无疑是可行的,也是稳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零开始的次元魔女 江湖遍地是土豪 [重生]活该你倒霉 苗疆蛊事 都市超级医仙 [综港剧]沉醉不知归路 长夜余火 无上神帝 我建的城都变成了大佬 鉴宝神医
相关推荐:病娇王爷是醋精,王妃日日哄我真是大反派骂谁实力派呢我爹绝对被人夺舍了我的剑豪模拟器一夜封神秦时之血衣侯传奇我可以一直加速梦想加速人生我的灵异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