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骰子玩法暨赌法(资料)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古代骰子玩法

骰子是许多娱乐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比如麻将等。这里说的骰子是指纯粹以骰子定输赢的赌博。相传,骰子的发明人是三国时代的文学家植,最初用做占卜工具。后来才演变成后宫嫔妃的游戏,掷骰子点数赌酒或赌丝绸香袋等物。当时骰子的点穴上涂的是黑色,在唐代才增加描红。

传说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后宫掷骰游乐,眼看要输了,只有出现4点方能解救败局,此时尚有一个仍在旋转之中,唐玄宗心中焦急,便连喊“4!4!”,尘埃落定后果然是4。唐玄宗一高兴,就让高力士宣告天下,骰子上可以描红,红色通常是不能乱用的。

自清代开始,骰子的娱乐方式被基本决定下来,一般采用3枚骰子和下骰盅。最简单的骰盅可用木碗或瓦钵替代,下面垫上一块底板,扔骰时用骰盅盖上,庄家和玩家均不知道骰子的点数。这种方法带有神秘感,便于庄家营造气氛,以使玩家聚台下注。在赌场,则有制作精美、与盅相配的骰盅赌具,名称叫做骰宝。为防荷官疏乎摇骰或作弊,一代赌神叶汉发明了电动骰宝,迄今仍在澳门赌场使用。

也用以占卜、行酒令或作游戏。多以兽骨制成,为小正方块,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一、四涂以红色,馀涂黑色。掷之视所见点数或颜色为胜负,故又称投子、色子。相传为 三国 魏 曹植 创制。 唐 温庭筠 《新添声杨柳枝词》之一:“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新五代史·梁广王朱全昱传》:“ 太祖 宴居宫中,与王饮博, 全昱 酒酣,取骰子击盆而迸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羣蛮聚博其上。骰子亦以骨为之,长寸馀而匾,状若牌子,折竹为筹,以记胜负。” 巴金 《家》十六:“在明亮的灯光下也有许多人围着一张桌子吆喝地掷骰子。”参阅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

中国古代最为重要,最有影响的博戏形式是掷骰子。骰子最早产生时形状各异,上有各种刻纹,后来则统一为正方形或长方形,上刻一、二、三、四等点数,并以红、黑颜色相区别。

由于骰子的点数可有许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而掷骰时人们又无法预测所定的点数,因此骰子从产生之日起,便与赌博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古代的绝大多数博戏活动,都要通过掷骰来进行,有些博戏是直接用掷骰的方式来决出胜负,也有一些博戏则是要通过掷骰与行棋、打牌的结合才能决出胜负。前一种方式比较适合于文化层次较低、赌博意图较强的人玩乐,而后一种方式则比较适合于文化层次较高,比较注重精神享受的人玩乐。但是尽管具体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这些游戏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悬于投"。汉代班固在《弈旨》一文中云:"博悬于投,不专在行。"也就是说,它们都是要通过掷骰子这种带有很大偶然性的方式来进行游戏。 这种"悬于投"的特点,也成为中国古代的"博"与"弈"之间一个重要的分界线。博虽然也有很多是要行棋的,但由于都要用到骰子,因此它们的实质与完全凭智力来战胜对手的围棋、象棋有着很大的不同。

六博 中国古代的六博、樗蒲、双陆等游戏形式,都是属于行棋类的骰子博戏。六博本有大博和小博之分,大博用骰六枚,称为"箸",小博用骰二枚,称为"茕"。《颜氏家训》云:"古者大博则六箸,小博则二茕。"在比赛的时候,双方互掷骰子,行棋步数则主要根据博彩而定。由此可见,六博之戏与骰子的关系非常密切,由于博彩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此六博在古代时主要就是一种博戏的形式。

樗蒲和双陆 樗蒲、双陆等戏,也要经过掷骰子来决定行棋程序。樗蒲所用的骰子共有五枚,有黑有白,称为"五木"。它们可以组成六种不同的排列组合,也就是六种彩。其中全黑的称为"卢",是最高彩,四黑一白的称为"雉",次于卢,其余四种称为"枭"或"犊",为杂彩。掷到贵彩的,可以连掷,或打马,或过关,杂彩则不能。双陆中的骰子为二枚,棋子称为"马"。行马时,可以根据两枚骰子的不同点数分别行两马,也可按两枚骰子点数之和独行一马。如掷得三和五,合为八点,可一马走三步,一马走五步,也可一马走八步。有的双陆还规定"归梁"后要将马出尽。两枚骰子之和在六点以上者出二马,不足六点者不得出马。

五木、投琼和彩战等 也有一些是不通过行棋而直接依靠掷骰子来分出胜负的博戏方式,这类博戏由于全凭骰子之彩的偶然性来决定胜负,不需要认真思考,因此其赌博性更强,也更受喜欢物质刺激之人的欢迎。如流行于东晋时的"五木",流行于唐代时期的"投琼"、"彩战"等形式就是如此。 "五木"本是樗蒲行棋时的一种掷骰活动,但后来"五木"逐渐从樗蒲中游离出来,变成为一种独立的游戏。玩五木时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行棋,只要掷出骰子便可决定胜负。因此此法一出,便立即盛行于世。当时的许多士族、庶族和普通百姓都喜欢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博戏。

唐代"投琼"、"彩战"之戏的形式与五木十分相仿。随着双陆的盛行,双陆中的骰子在唐朝时也开始从双陆中游离出来,由于它的排列组合比五木复杂,有趣得多,因此它很快就取代了五木,成为唐后一千余年中最为流行的博戏方式。

双陆中的骰子原为两颗,唐中期以后,发展为六颗,六颗骰子可以组成难以计数的排列组合方式,于是便形成了后世名目繁多的"骰子格"。它们的总体原则是,以同色(又称"浑花",全部为一种点数)为贵,驳杂为贱。在同色中,又以红色为贵。各彩都有特殊的名称,如四枚"四"称为"满园春",为最高彩,四枚"幺"称为"满盘星",四枚"六"称为"混江龙",四枚"三"称为"雁行儿"等等。 到了清代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掷骰博戏在中国的各个城镇中大量普及起来,其名目和形式也极其繁多,如"赶老羊"、"掷挖窖"、"摇摊"、"压宝"等等。这些博戏都是利用骰子来开展活动,它们大都具有十分深厚的赌博性质,其输赢结果会使人或大发横财,或倾家荡产。

中国的众多赌法:

中國人從來賭錢賭法眾多,中國由古到今賭錢方法五花八門,對很多人來說,賭錢早就是生活的一部份。

而在古代賭法中,主要以字花、馬吊、天九、牌九為主,現略作介紹如下:

1. 字花

字花亦稱花會,是中國民間流行的一種賭博方法。開賭的方法大致如下:莊家會預先開出一個列表,內有三十六個人名或三十六種物品。每次開賭時,抽出其中一個,把寫上名字的紙或竹牌,覆蓋起來,放在當眼的地方,讓賭徒下注。過一段時間以後,打開謎底然後派彩。派彩一般為一賠三十左右。

2.馬吊

馬吊牌是一種紙制的牌,全副牌有40張,分為十萬貫、萬貫、索子、文錢4種花色。其中,萬貫、索子兩色是從一至九各一張;十萬貫是從20萬貫到90萬貫,乃至百萬貫、千萬貫、萬萬貫各一張;文錢是從一至九,乃至半文、沒文各一張。

馬吊牌由四人打,每人先取八張牌,剩餘八張放在桌子中間。四人輪流出牌、取牌,出牌以大擊小。打馬吊牌有莊家、閒家之分。莊無定主,可輪流坐。因而三個閒家合力攻擊莊家,使之下莊。

3.天九

一副天九牌共有32隻,分為文牌(22隻)及武牌(10隻),均是以兩顆骰子的不同組合而成。文牌包含11款不同的牌、每款兩隻,而武牌包含10隻完全不同的牌。

文牌(或稱文子)

天 - 6點 + 6點、共兩隻,象徵中國曆法24節氣,文牌中最大的牌

地 - 1點 + 1點、共兩隻,象徵大地東南西北4個方位

人 - 4點 + 4點、共兩隻,象徵仁義忠信、禮廉恥智、是非羞惡、惻隱辭讓

和 - 1點 + 3點、共兩隻,形狀甚似一隻天鵝

梅 - 5點 + 5點、共兩隻,形狀妨如一雙梅花

長三 - 3點 + 3點、共兩隻,因排列成長形,故得其名

板凳 - 2點 + 2點、共兩隻,因4點像凳腳,故得其名

斧頭- 5點 + 6點、共兩隻,形狀妨如一柄釜頭

紅頭十 - 4點 + 6點、共兩隻

高腳七- 1點 + 6點

銅錘六- 1點 + 5點、文牌中最小的牌

武牌(或稱武子)

九 - 3點 + 6點、4點 + 5點、各一隻,武牌中最大的牌

八 - 2點 + 6點、3點 + 5點、各一隻

七 - 2點 + 5點、3點 + 4點、各一隻

六 - 2點 + 4點、只一隻

五 - 2點 + 3點、1點 + 4點、各一隻

三 - 1點 + 2點、只一隻、武牌中最小的牌

打天九的原理跟國際橋牌接近,每家有八隻牌,由莊家先出牌,莊家可選擇出單牌或組合牌,閒家必需要跟出,或選擇墊牌,每家出完牌後,最大的一家即勝出該圈得一棟,而有權於下一圈出牌。比賽四次之後,在四棟之中贏得最多的便算贏。

4. 牌九

牌九玩法是依據兩扇骨牌點數的不同組合,來比較大小,以決勝負。牌九最大的對牌「至尊寶」,兩牌點數相加就是九點。近代有人將牌九這遊戲演化,以撲克牌來玩,玩法大約近似百家樂。

牌九主要與莊家比大小,特別的是玩家可作莊與其他玩家對賭,也可輪流做莊。各人下注後,由莊家將所有牌面朝下,開始砌牌,然後以8排每排4張排列。用骰子擲出點數,然後按順序將牌分配到每個參與者手中,然後比兩張牌中大小定勝負。(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无上神帝 长夜余火 鉴宝神医 从零开始的次元魔女 苗疆蛊事 我建的城都变成了大佬 都市超级医仙 江湖遍地是土豪 [重生]活该你倒霉 [综港剧]沉醉不知归路
相关推荐:从训练史莱姆开始神级土豪混在美漫当土豪土豪的末世生存如何在怪谈遍地的世界活下去[综恐]殿下诱妃:绝宠草包三小姐《女总裁的贴身保安》绝色女神的贴身保安高达之曙光高达之科学侧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