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第三章 党项族西北称雄 第一节…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第三章党项族西北称雄

第一节少年英豪李元昊

援车登陇坂,穷高遂停驾。

延望戎狄乡,巡回复悲咤。

滋移有情教,草木犹可化。

圣贤礼让风,何不遍西夏。

父子忍猜害,君臣敢欺诈。

所适今若斯,悠悠欲安舍。

李元昊生于公元1004年,他的母亲是卫慕氏。李元昊的小名叫嵬理,在西夏语中的意思是珍惜富贵。史书记载李元昊性格刚毅,有才略。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李德明派使者到宋朝用马匹换取物品,因为换回来的物品让李德明感到不满意,所以他一怒之下就把使者杀死了。小小的李元昊对父亲的这种做法非常不满,就劝诫父亲说,我们现在能够换来宋朝的物品使用已经不错了,如果我们滥杀无辜的话,以后谁还替我们做事呢。

李德明看到年仅十岁的儿子有如此的见识,心里感到非常高兴,从此对他也很器重。少年时期的李元昊,豪气逼人。平常她喜欢穿白色长袖的衣服,头上戴着一顶黑色的帽子,身上常年佩戴弓矢。每次出行身边都带着几百个卫士,出去之后耀武扬威。小时候的李元昊不仅喜欢马上功夫,对读书也并不厌恶。他自幼经读诗书,精通佛学。还通宵好几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当然他最喜欢的是兵书。每当拿起手中的兵书,总是手不释卷,每每读到好的地方,都认真研读。宋朝有个边防将领,听说李元昊的事情,就想一睹真容。他听别人说少年李元昊经常出现在榷场,他派出了好几拨人到榷场偷偷观察李元昊,然后让画师把他的画像画了下来。这个将领看了之后惊叹道这是真英雄,当场断定这个人此后必定成为宋朝的劲敌。

李元昊长大成人后,对父亲向宋朝称臣的态度非常不满。他看到自己的民族要依赖宋朝的赏赐才能活下去,感到非常失望。这让他接受不了的是党项族已经慢慢开始接受汉族人的教化,生活习惯上有了很大改变。李元昊向父亲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李德明总是耐心劝导他。但是李元昊并不这样想,青年李元昊在心底就已经深深的种下了要改变目前民族处境的想法。

让李元昊出名的一场战役,就是1028年进攻甘州回鹘的战争。这一年李元昊才24岁,当时李德明多次对西北河西走廊地区佣兵,但是都遭到了失败。最后不得不采取断绝宋朝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用这种方法来限制甘州回鹘的发展。

经过了20多年的封锁,甘州回鹘的实力已经有了很大削弱。这个时候,李德明认为再次攻打甘州回鹘的时机到来了。于是他让自己的儿子李元昊认真研究方法,准备出击。李元昊认真研究了前六次失败的原因,然后总结教训。决定采取率领精兵发动突袭,然后用中兵攻城的战术。这样的巧妙之处就是回鹘可汗还没来得及集合兵力,甘州城就已经被攻下来了。这场战争打得非常顺利,与党向人前六次的失败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攻城的时候,回鹘可汗一个人仓皇出逃,其余的后妃和她的子女亲人全部被李元昊俘虏。

这场战争胜利以后,李德明立刻册封李元昊为太子,然后又为他向辽国求婚。李元浩亲自率领一支精兵到边境迎接新娘,当地的宋朝守军知道李元浩的本事非常强。所以他们下令任何人不许轻举妄动,做好战争准备。李元浩想试探一下宋朝守军的力量,他借口有一匹受惊的马匹奔入了宋营。宋朝守将命令手下士兵把马匹擒住,李元昊知道宋军防守严密,只好绕过宋营去迎亲。

公元1032年,李元浩再次率领军队突袭凉州,这次战争又是大获成功。就在这1年10月份,他的父亲李德明去世。李元昊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宋朝又对他进行了加封。

在李元浩的后方还有一只吐蕃势力,宋朝想利用这一只吐蕃势力来牵制西夏,所以也对这只吐蕃的首领进行了加封。

公元1032年7月,李元昊为了巩固后方,先是派出了一支大军攻打吐蕃,但是被吐蕃并打败了。不甘心失败的李元昊亲自率领大军攻打猫耳城,李元昊使诈,很快就拿上了猫耳城,并且下令屠城。

公元1035年,吐蕃的角厮啰发生内乱,李元浩趁着他们那乱的机会,出兵围攻现在的青海省西宁市。当时角厮啰命令大将率领10万吐蕃军队断绝了李元昊的退路。经过一番苦苦战斗,李元昊终于打败了吐蕃军队。但是由于李元浩大军深入敌后,粮草补给困难,所以只好下令撤军。就在党向人撤军的途中,遭到了吐蕃军队的袭击,有大量的西夏士兵被杀或淹死。

李元昊对这次遭到袭击大败感到非常耻辱,于是过了没多长时间。李元昊再次率领大军攻打角厮啰,角厮啰知道自己的实力远远比不上李元昊,所以就采取闭城不战的策略。最后吐蕃大军趁机袭击西夏兵,李元昊再次遭到大败。只有几个残兵护送着李元浩一路奔逃。

经过这次惨败,李元浩再也不敢轻易出击角厮啰。直到后来,角厮啰境内再次发生内乱。角厮啰因为冷落了自己的妻子,导致两个儿子为母亲打抱不平。他的两个儿子各自占领一个城池,形成一支独立的力量,不受角厮啰的制约。李元浩听说了这件事情,及时派出使者以重力诱使角厮啰的儿子与自己交好,从此角厮啰的势力逐渐衰落。

在与这只吐蕃势力进行征战的过程中,李元浩发现对方士兵所穿的铠甲的锻造技术非常好。所以他就想引进这种高超的锻造技术,对这种高超的锻造技术有文献记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里有对这种铠甲的描写是这样的:“青堂羌善锻甲,铁色青黑,莹彻可鉴毛发,以麝皮为缅旅之,柔薄而韧。”当时在镇戎军官府保存了一-副这样的铠甲,用柜子珍藏着,把它作为宝物相传。名将韩琦作泾原路统帅时,曾经取出来试验过。在距离铁甲五十步远的地方,用强弩来射它,不能射进去。曾有一支箭射穿了铠甲的甲片,原来是射中了它穿带子的小孔,箭头被钻孔刮削,铁都被反卷起来了。这种先进的锻造技术传入西夏以后,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冶铁技术。

宋咸平初年,归义军政权发生内部叛乱。当时的节度使被他的家族里的一个叫曹宗寿的人杀害,这个人把瓜州和沙洲,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安西和甘肃敦煌的所有的佛教经典,全部收集起来运送到了莫高窟,把这些东西藏在了这里封锁起来。他是想永久的把这些东西保存下来,让他们免受战火的损毁。这些珍贵的佛教经典经历了千年的保存,却没想到在清朝末年的光绪26年,竟然被一个无知又贪婪的小道士在清理流沙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他这一发现就使得藏宝千年的敦煌藏经洞被世人所知,当时有很多国外的探险家都纷纷来到这里。这个地方遭到了外国人的疯狂洗劫,大部分珍贵的经书和文物都失踪了,流落到了世界各地,只有一小部分留存在了国内,这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公元1036年,李元昊又帅军攻取了瓜州和沙洲,还占领了肃州。到目前为止,西夏已经拥有了30多个州,东距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号称万里之国。

李德明死后,本就对臣服宋朝政策不满的李元昊,就想改变之前的懦弱政策。他手下有个得力的谋臣叫野利仁荣,这个人建议李元昊以兵马为先,反对讲礼乐诗书,培养党项族的虎狼之心。李元浩采纳了这个方针,之后党项族就开始进入了尚武好斗的阶段,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党项族的民族意识。

为了加强民族意识,李元浩首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改姓立号。他抛弃了唐朝赐给的李姓和宋朝赐给的赵姓。让所有的皇室宗族全部改姓嵬名,然后自己也改了一个名字,在党项语中的意思是青天子,可以看的出李元浩的狼子野心。

从公元1032年开始,李元浩就接受手下谋士的建议,开始使用自己的年号,这件事情让西夏在独立建国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李元昊建国之前,由于管辖的区域相对来说还比较小,所以当时到官制也比较简单。随着李元昊统一了整个河西地区,疆域得到了极大地扩大。为了适应新的统治要求和魏建国做准备,李元昊决定仿照宋朝的政治体制改革新下的官制。皇帝之下设有中书、枢密,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等。中书管理行政,枢密管理军事,三司主要由户部、度支和盐铁组成,一听就知道这个部门是管理财政的。御史台负责监察弹劾,开封府借用宋朝首都开封地方政府之名,实际上就是管理西夏首都兴庆府的衙门。其他下面还设有很多机构和官职,大多都跟宋朝衙门的职权差不多。不仅如此,李元浩还在新的官制中加入了很多少数民族的元素。这就使得新下的官僚体制形成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相结合的体制,如此一来适应了新的统治要求,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此外,李元浩又开始改革军事制度。原来西夏军主要由本民族的人构成,现在李元浩决定设立一支族外军,这支军队主要由那些俘虏或者投降过来的汉族士兵组成,打仗的时候让这些人充当先锋,这样就能大大降低西夏人的死亡率。

西夏的兵种主要有四种,第一种就是开篇介绍的铁繇子,这支军队是西夏最强悍的骑兵。平时主要负责皇帝的安全保障问题,必要的时候也担任冲锋陷阵的前军。第二种叫擒生军,这支军队人数最多,大约有10万人,而且装备精良,是西夏军队的精锐。主要的职责是在作战中掳掠牲口和奴隶。第三种叫侍卫军,这支军队主要是从贵族中选拔出来的子弟组成,大约有5000人,这支军队的士兵待遇非常高,主要用来保卫夏国奴隶主的统治。第四种是炮兵部队,这支部队人数最少只有200人,其实说是炮兵部队,实际上跟现在意义上的炮兵部队差距太大,当时主要是用来发射拳头大的石弹。

西夏实行征兵制,除了上面介绍的四种军队建制以外,我们还知道西夏全民皆兵,所有的老百姓在战斗的时候都能随时拿起武器充当士兵。

西夏军队大约一共有50多万人,在全国设立了12个军分区,他们的重点放在贺兰山、灵州和兴庆府这***。在每一支边防部队中,都配备有战斗力很强的横山羌兵,这支部队是边防军中最强悍的部队。

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军事政策以外,还有一个政策现在让我们看来非常残酷。李元昊和他的父亲李德明为了提高自身的军事实力和弥补自身人员的短缺问题,他们派人到宋夏边境去掳掠一些八岁以下的男孩儿。这些孩子抢了以后,就对他们进行封闭式训练,让他们互相打斗,被打倒的一方必须马上站起来继续投入战斗。这样训练出来的士兵战斗力自然非常强悍,而且绝不会服输。在选拔这些小孩儿的时候,还有一个非常奇特的习惯,就是只留那些后脑勺较平的小孩儿。这件事情主要是因为这种人在战斗中躲避刀剑砍头相对要容易一些。

为了改革境内的生活风俗,李元后颁布了秃发令。就是全国的所有党项人一律剃成光头,他还以身作则,首先把自己的头发剃了,如果有人不听从命令的话一律杀死。

然后令元后开始改革服饰,对文官和武将各自都有要求。文官的穿戴是“幞头、靴、笏、紫衣”,武将的穿戴是“金帖起云缕冠、银帖间金缕冠、黑漆冠,衣紫裥、金涂银束带、垂蝶踵,佩解结锥、短刀、弓矢獨,马乘鲵皮鞍、垂红缨、打跨钹拂,便服则紫皂地绣盘球子花旋斓,束带”。一般老百姓只能穿青色、绿色的服装,以区分高低贵贱。

公元1033年,李元昊下令把兴州城改名为兴庆府。他还仿照宋朝都城宫殿的样式,建造了宫殿。

公元1037年,李元昊又组织了一批大臣整理西夏文字。这些人不分昼夜的研习,终于在几年的时间里演绎出西夏文字12卷,一共约6000字。西夏文字模仿汉字,字形方正,结构复杂,笔画较多,但是没有一个字和汉字一样。清代的时候有个学者形容西夏文字的时候说,乍一看每个字都认识,但是仔细一看有一个都不认识。

创立了西夏自己的文字以后,李元昊就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有了自己的文字,老百姓们也很高兴。而且李元昊还专门设置了蕃字院和汉学院,如果跟少数民族进行外交往来的话,就由蕃字院的官员负责撰写国书。如果跟宋朝往来,就由汉学院的官员负责撰写。

另外在诗书礼乐方面,李元昊下令废除宋朝的五音,改为一音。还规定了朝仪制度,包括官员在朝见皇帝的时候该如何称呼。李元昊所有的这些改革措施,实际上都是为了提高民族意识,加强党向内部的联合与团结,借此摆脱宋朝对党向的控制和影响。

一切准备就绪后,李元昊终于在公元1038年,在兴庆府的南郊,被众大臣拥戴登上了皇帝宝座。建立国号大夏,在西夏语中的意思就是大白高国。这一年李元颢34岁。

西夏王国的出现,对我国多民族发展史有着深远意义。而且党项族的加入,对华夏文明来说,都做出了很大贡献。

生活感悟:在现实中,你可以主动地“投其所好”,倒不是先了解其“所好”再“投之”(因为若先了解其“所好”,就不用费心了),而是在刻意安排的情境中去了解其所好。警如说,如果你想了解某个人的喜恶性,可主动安排,若某人真的有某方面的喜好,假面具至少要掀掉一一半,甚至忘形到忘了他应该扮演的“角色”,**裸地露出真面目。而你便可以从其表现来推断他其他方面的性格,作为与他来往的参考。有些商人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掌握客户的。

如果你没有能力安排各种情境,那么也可以利用各种机会趁机观察其所好。这种观察比刻意安排更为深刻有效,因为你观察的对象没有防备,真面目会显现得相当彻底。用“投其所好”来看人虽然不一定能看出他是君子或小人,但却可以看出人品,而人品会影响他的行事、判断和价值观,甚至影响他为善或为恶的抉择。无论是交朋友、找合作伙伴或共事,这都是一项重要的参考。

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意思是什么样的人就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因为他们价值观相近才相处得起来。一般来说性情耿直的人就和投机取巧的人合不来,喜欢酒色财气的人也绝对不会跟自律甚严的人成为好友。观察一个人的交友情况,大概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性情了。除了交友情况,也可以打听他在家里的情形,看他对待父母如何,对待兄弟姊妹如何,对待邻人又如何。如果你得到的是负面的答案,那么这个人你必须小心,因为对待自家人都不好了,他怎可能对你好呢?若对你好,绝对是另有所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零开始的次元魔女 我建的城都变成了大佬 [重生]活该你倒霉 都市超级医仙 鉴宝神医 长夜余火 [综港剧]沉醉不知归路 无上神帝 苗疆蛊事 江湖遍地是土豪
相关推荐:花丛潜龙炸弹专家花丛修仙妖艳花丛龙游花丛花丛炼心从国王到神王我在西游开创娱乐时代公爵从放羊开始天才高手美漫悬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