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1章 平静过渡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朱由校看完弹劾孙承宗的奏章以后,心中一团怒火在燃烧。内阁首辅在皇帝微服私访期间做的这些事,都是在事先征得朱由校同意的。有很多事情是朱由校交给枢辅的任务,比如说招募新兵,加强训练,扩充军备,严防国内奸商走私物资给后金。而今孙首辅的这些功劳却变成了他谋反的罪状。不过看到这些奏章,朱由校也确实觉得在明朝的政治体系下,内阁首辅抓军权确实有些敏感,尽管是皇帝授权。

面对着这个尴尬的局面,朱由校先是安慰孙承宗:“先生,最近辛苦了。朕出巡山东这三个多月,你管理朝政管得很好,天下安稳,这是一份功劳。”

“回陛下,臣没有功劳,臣只是谨遵圣喻而已。臣年老体弱,希望陛下能准许我辞官回乡。”

“先生不要受那些卑鄙官僚的影响,不要轻易退缩。你明明知道,朕需要你的辅佐,朕怎么可能让你辞官呢。”

“臣面对他们的指责,百口难辩,何况臣只有一张嘴。”

皇帝翻看了几份奏章,他发现有已知的东林党人的姓名。朱由校觉察到这可能是党争的开始,东林党内部有人想借此升官发财,这个事情要好好调查,说不定能揪出一条大鱼。为了慎重起见,他询问孙承宗对此事的看法。

“先生,你希望朕如何处理这些恶意诽谤的朝臣?”

“回禀陛下,臣以为真的对他们进行严厉处置的话,会阻塞言路。如果陛下还想重用臣的话,圣上可以写一道诏书说明臣在皇上外出之时执政没有过错,这样臣就心满意足了。”

“如此轻易地饶过这些伪君子,太委屈先生了?”

“陛下言重了,受不了委屈还当什么内阁首辅。”

“行,目前就这样办吧,不过这些居心叵测的乱臣,朕是不会放过他们的。先叫司礼监的王安紧急发一道诏书,说朕巡游完毕,现在已回到紫禁城。然后礼部尚书袁可立,你写一份票拟说明孙承宗这几个月的功绩,在傍晚之前送到司礼监盖章发出去。”

“是,陛下。微臣一定如实表彰枢辅的任劳任怨。”袁可立应声答道。

“你们都退下去做事吧,朕旅途劳累,要休息一下。”

“是,陛下,臣告退。”二人应声答道。

孙承宗和袁可立退下以后,皇上回到乾清宫休息。朱由校先是在宫人的伺候下,沐浴洗去一身的辛苦与疲惫。朱由校靠在澡桶的边缘上,慢慢回忆起微服私访时发现的问题。皇帝不是不知道做事,他是要做的事情太多,但又不可能一次性做完,朱由校准备分出个轻重缓急依次来做。

在皇上深思国事的时候,在皇帝返京的同一天,雄伟壮丽的北京城来了两位官员,他们年龄不同,官职不同,但他们都是有

政治抱负的人物,他们都希望出人头地,在官场上更上一层楼。

年纪较大的这位官员来自浙江乌程,他叫温体仁,是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温体仁本来是南京的官员,他是詹事府少詹事,职责是掌南京翰林院事。但因为即位仅仅一年,皇帝就以贪污罪名处死不少官员,京城出现了官员短缺一时供应不上,就从南京调官员来北京,温体仁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温体仁今年已有四十八岁了,在南京的官僚里头,他以清廉和能干而著称,他从不收受贿赂,不管多么复杂琐细的文件到他手里头都能快速解决。但是在处理朝廷公文方面,他是效率奇高的行家里手,但是在具体的行政事务上,他没有实际操作能力,毕竟他没当过地方官僚,也不是在边疆的战火氛围中长大,温体仁只是一个精通文墨的老翰林而已。

老翰林对自己的官职并不满意,他的理想在内阁。温体仁的特殊心计能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他无法用高深的概念、抽象的理论来解释社会,但能凭直觉感受到人际关系的真谛,现实感要远远超过那些风雅的书生。温体仁不愿意跟士大夫们去烟花脂粉之地喝酒作诗,因此他在南京这些年遭到了同僚的冷落。他对人性之恶有着切肤之痛,以毒攻毒、以恶制恶成了他的人生信条。温体仁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机会,一个得到皇帝信任的机会。

年纪较小的这位官员来自广东东莞,他叫袁崇焕,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对于当了十三年举人的袁崇焕来说,这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机。近三十年的苦读与家庭供养,终于自平民而致仕宦。袁崇焕的第一个职务是福建邵武知县,今年他来京城朝见皇上。他很幸运,袁崇焕得到了御史候洵的赏识与推荐。

袁崇焕身材短小精悍,肤色较暗。作为一个三十七岁的下级官员,他自信、胆识过人,有时甚至显得狂妄和目空一切,终生对于权力与荣誉的追求是个人的激情所致,这是袁崇焕固有的习惯。在讲究班次、资历的王朝政府中,屈在下层的官员能脱颖而出,在于捉住契机而敢于冒险。如今正是明朝的多事之秋,袁崇焕以熟读兵法自傲,他和那些懦弱胆怯的文官很不一样,他想在战场上建功。

这两位官员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但目前来讲,他们的事业还只是镜中月水中花。皇帝从济宁带过来的阎应元已经住进了京军营房,穿上了崭新的盔甲,把坚固的护臂套在胳膊上面,戴上了六棱铁头盔。这是京营哨长的制式防护装备,阎应元初来乍到就当上了哨长,大约管一百五十个步军士卒。

阎应元在京营的大铜镜面前照来照去,他看到自己威武挺拔的身影,很是高兴。作为一个关系户,哨长阎应元需要实实在在的战力来让底层的大兵服气。来到京城的第一天,他顾不上休息,在京营接受体能上的测试。

测试的结果非常不错,阎应元能把四百斤的石头举过头顶,他射箭百

发百中,负重跑的速度在全军中名列前茅。他唯一需要的是训练骑术和练习火器的使用,以及熟悉军营的规章制度。

皇帝并不是独自回来的,他在泰山花了一千两白银为妙兰、妙蕙两位道姑赎身,并带到了紫禁城,安置在后妃居住的启祥宫居住。这两位道姑和铁冰之铁媚父女俩是在济宁,朱由校与河道总督左光斗对话时,才知道面前的这位贵人就是大明的真龙天子,这二位道姑自觉撞了大运。

朱由校回到乾清宫,他先是用午膳,然后就马不停蹄地继续办公。皇上在这里召见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刘若愚和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他将弹劾孙承宗的奏章交给刘若愚,皇帝下令骆思恭协助刘若愚调查写弹劾奏章的每一位官员,要调查清楚他们的籍贯、家庭背景和人际关系。调查完毕以后,尽快向皇帝汇报。两人领命退下去调查。

天子依旧待在暖阁里,他把微服私访的心得整理在纸上。朱由校先把问题写出来,然后再加以分类,比如说土地问题、吏治问题、海贸问题、私盐问题等等。写了整整一个下午,到了傍晚,礼部尚书袁可立把写他的关于为内阁首辅辩解的奏章送给皇上审核,主要内容就是论述了内阁首辅在得到圣上授权以后,对朝政的管理没有丝毫的问题,论证了孙承宗谋反一事纯粹是子虚乌有。朱由校看完以后盖上他的大印,作为诏书发布出去。

晚上,朱由校到坤宁宫和皇后张嫣一起用膳,为了庆祝巡游归来,特地准备了九道菜的大宴。皇帝当政以来,厉行节约,每顿饭只是四菜一汤,九道菜已经可以说是大宴了。九道菜摆在席上,异香馥郁,菜品新鲜。

小皇后张嫣今天上午就知道皇帝回宫了,这两个多月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她真的害怕皇上一去不回。然而皇上一回来就忙着国事连后宫的门也没迈进一步,张嫣到了晚膳才与朱由校见面。帝后二人对面而坐。张嫣鼓起勇气把她的想法跟皇上讲:

“皇上,您可否记得正德皇帝下江南的事?”

“正德皇帝下江南发生什么事了?”

“下江南回来时,在淮安的清江浦,正德皇帝在运河西岸的积水池泛舟。正当兴高采烈的时候,不料船翻了个底朝天,这位大明天子竟然落水,左右侍臣一齐争抢入水救护,七手八脚好不容易把正德皇帝捞上岸。受到冷水的刺激和落水的惊吓,正德皇帝就此染病,身体一蹶不振,直至病死。”

“皇后对朕有什么看法,直说就好了,不必拐弯抹角的。”

“臣妾不敢,臣妾只是担心皇上的安危,希望皇上以史为鉴保重好自己的身体。”

“朕知道微服私访确实有些风险,但是这朕作为一位君王的决定,是为我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皇后应该理解,而不是干预。”

“臣妾知错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苗疆蛊事 鉴宝神医 都市超级医仙 长夜余火 [综港剧]沉醉不知归路 [重生]活该你倒霉 我建的城都变成了大佬 无上神帝 从零开始的次元魔女 江湖遍地是土豪
相关推荐:大制药师系统废话太多真的不好开局一只穹权臣家有神医妻我的房车在末日碧水天堂仙门逆徒我练成了999种剑技桃源小神医大小姐的上门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