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4章 党争交锋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东林党人在酒宴上觥筹交错,钱谦益道:“咱们弹劾方从哲的奏本上的那么多,圣上对一部分奏本写下了肯定的批语。浙党的倒台是指日可待了。”

今日参加酒宴的都是年龄正值中年的东林党人。年老的一部分被泰昌皇帝重新起用的臣子,如:高攀龙、邹元标等人,他们的任职被新皇帝收回了。在京城地位最老的就是刘一燝了,他今日在内阁值班,不能来。年富力强、品德高尚的有一位鹿善继,他被孙承宗调到京营里查验军务。

在这群人里,最富那就是钱谦益,要说最有手腕,那就是汪文言,虽然汪文言根本就没有功名,也不是官。

“牧斋兄,方从哲是否倒台尚未成定论,不能急。”汪文言把酒杯放在桌上,慢慢说道。

“汪兄说得有理,圣上把对邹老、高老、赵老的起复任命停了。此事大为反常。”说话的人叫黄尊素,他是后来著名学者黄宗羲的父亲。

钱谦益心里对这几个老头并不在意,如果他们在朝,自己想要升官不可能越过他们。所以他们还是在野的好。”

“黄兄,是否太过虑了,圣上停了任命,可能只是受了方从哲的蛊惑。只要我们把方从哲斗倒。内阁首辅早晚是我们东林君子的。与我交好的南京御史王允成也要上疏批方从哲。”钱谦益反驳道。

你一言我一语,杨涟和左光斗一言不发,就好像他们二人根本不在这个地方,只是饮酒吃菜。

杨涟记得自己最早是在东林读书,他最反对以乡愿为联系的朋党,结果东林也成朋党。左光斗是一位斗士,敢于斗争,然而参与这次聚会,他也不知道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了。

正在东林谈话之际,汪文言的家仆汪游从外面进门了,他进来随手把门关上。

“怎么了?”汪文言问道。

“有个形迹可疑的人有事没事就往楼上跑,有几次蹑手蹑脚的把耳朵贴在门扇上偷听。小的心下生疑,趁他下楼不注意,脚下使了个绊子,他踉跄跌了一跤,小的装着去扶他,趁机在他腰间摸了一把,发现他长衫里头扎了一个腰牌,上面写了个锦字。”家仆汪游严肃地回答道。

“是锦衣卫!”钱谦益失声叫道。

“不要怕,我在锦衣卫里有熟人,咱们聚会的事不会传到皇帝耳朵里的。”汪文言镇定地说。

东林在议事,他们的对头,以方从哲为首的浙党、齐党聚集在内阁首辅的宅邸里议事。

“诗教,你闻一闻这密云龙茶。”方从哲跟他的学生、齐党领袖亓诗教讲话。

这密云龙茶产自江西南康县西三十五里的焦坑——一块大约二三十亩地的地方。自宋元丰年间把此茶列为内廷专供饮品之后,数百年来,此茶一直成为皇家贡品,声誉不衰。此茶取每年清明前后茶树新生嫩芽为料,制成精细小团茶饼,乳白如玉,看似一朵风干的菊花。

由于产地狭小,每年产量不过百斤,最为上乘的极品玉云龙,大约只有五斤左右——这都要如数贡进内府,外臣很难品尝得到。方从哲家里的这罐密云龙茶,是郑贵妃赏给他的。

方府的侍女已进到书房

来打开茶盒,取出一应备好的茶具、茶点及那一个玲珑锡罐盛装的密云龙茶。侍女掌泡,点汤、分乳、续水、温杯、上茶一应程序,都做得十分细致认真。茶倒好了,两只洁白的梨花盏里,各有半杯碧绿的茶汤。

“这香味很是清雅。”亓诗教拿起一只梨花盏,送到鼻尖底下闻了闻,心不在焉地说道。

“诗教,你再尝尝茶汤。”

亓诗教小呷一口,含在嘴中润了片刻,再慢慢吞咽下去,顿时满脸绽开笑意。

“这茶入口又绵又柔,吞到肚中,又有清清爽爽的香气浮上来,数百年贡茶极品,果然名不虚传。”他咂巴着嘴唇,附和道。

喝完了茶水,亓诗教的笑脸转瞬即逝,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座师,你真的不想再跟东林党斗了吗?”

“人之一辈子,有生必有死。为生而筹计者,是为生计。若按年龄区分,则一岁至十岁,为生计;二十至三十岁.为家计;三十至四十岁,为子孙计;五十至七十岁,为老计;七十岁以上,则为死计。从二十至七十这五十年间,营营扰扰,或为功名,或为事业。外则苦其身以事劳攘,内则苦其心以密思虑,既要想目下的周身之防,又要想将来的善后之策,总而言之是劳碌一生。现在既年届古稀,就该终老林下,为死而计了。老夫应该告老还乡了。”

方从哲真的是累了,他是浙党沈一贯的接班人,沈一贯跟东林党的顾宪成打得头破血流,不是你要赶走我,就是我要驱逐你。沈一贯告老还乡以后,党争的主体就变成方从哲带着齐、楚、浙三党斗东林。其实,方从哲想休战,东林党不同意要报仇啊,恩恩怨怨就继续下去了。如今,国家的局势一天不如一天,他早就想撇开这个烂摊子给下一任首辅了。

“座师,不能这么做啊!您忘了您的公子方世鸿的事了吗!如果您下野,他们东林党一定会揪着公子和梃击案、红丸案的事不放,最后致您于死地啊!”

方世鸿是方从哲长子,他因父得一闲官,不学无术,沦为一京城浪子。万历四十六年,他在狎妓时牵涉入烟花女子坠马身亡事件。梃击案和红丸案的事,方从哲处理都有瑕疵。这两件事很容易被东林党人放大。

“他们会拿世鸿开刀吗?”一提到儿子,老成稳重的方从哲心乱了。

“很有可能啊,座师。”亓诗教回答道。他心里非常担心方从哲退下去,否则的话,他亓诗教这一派系的人在朝堂上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诗教,你觉得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如何应付梃击案和红丸案?”

“座师,您应该从孝道的角度上尽量维护郑贵妃和李选侍的形象。劝小皇上不要对她们过于苛责,保全皇家的体面。”

“好吧,就依你说的做。但光是防守没有进攻是对付不了东林党人的。”方从哲对这个方案有些质疑。

“座师,皇上前些天干掉了前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卢受,原因据说是他收受贿赂,贪得无厌。小皇上抄了一大笔脏钱进银库。这说明皇上痛恨官员贪墨,东林党不有一位现成的人选吗?”

“谁啊?”

“李三才。当初万历皇帝爷

查他,到最后不了了之。”

“可李三才并不是东林书院的人啊!”

“座师,你怎么糊涂了,他李三才与东林的交情极深,攻李三才,东林必救。到时候,他们可就落入咱们的圈套了。”

“只好如此了。”方从哲说完,就和心腹们准备弹劾李三才的事。

过了几天,朱由校在养心殿批阅公文,有一封上疏是来自南京御史王允成。

国朝公文制度: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奏公事者,以衙门堂官领衔呈上称为公折,以个人名义呈上称为手本。每种奏章行文方式及用纸大小规格皆有定制。现在刘时敏从匣子里拿出的是六扣白柬、长约七寸的折子,一看就知道是手本。王允成在手本上写道:

“张差闯宫,说者谓疯癫。东宫岂发疯之地?庞保、刘成岂并疯之人?言念及此,可为寒心。今郑氏四十年之恩威犹在,卵翼心腹寔繁有徒,陛下当思所以防之。比者,圣谕多从中出,当,则开炀灶之端;不当,而臣下争执,必成反汗之势,孰若事无大小,尽归内阁。至元辅方从哲,屡劾不去。陛下于选侍移宫后,发一敕谕,不过如常人表明心迹耳,从哲辄封还。夫封后之命,都督之命,贬谪周朝瑞之命,何皆不封还?司马昭之心,路人知之矣。”

这封上疏的内容前面是警告皇上郑贵妃心腹太多,会加害万岁爷;中间则是批评太监干政太多,不如把所有的政事都交给内阁;最后是正文,批方从哲不能任事,放任郑贵妃、李选侍二人为所欲为,霸占着内阁首辅位置不辞官。潜在意思是批方从哲与内廷勾结,才出现那么多宫案。

朱由校看完了以后,心想这又是东林的阴谋。接着皇帝继续批阅公文,他看见一封揭发李三才贪污的奏疏。

【浙党开始反击了。】

最后皇帝看见一封批评皇帝本人的奏疏,这是御史贾继春写的揭帖。

原来是,朱由校夺回乾清宫的当晚,他重重惩治了盗窃趁乱财宝的宫人,有一些太监怀恨在心,制造流言蜚语,说“李选侍上吊自尽,皇八妹投井自杀”,用来迷惑朝臣。

贾继春相信了流言,因而上奏,大意是:新君登基之时,朝廷大臣不应当引导新君违背先帝的意图,逼迫圣上驱逐庶母,使先帝尸骨未寒便不能保护他的姬妾和女儿。

皇帝看完以后,心情有些复杂,这是他头一次被大臣批评。朱由校觉得可能是个误会,他做了一份谕答给内阁:

“朕年幼时,李选侍气势嚣张,欺凌圣母,致使圣母病逝,使朕终生抱恨。皇父病重时,李选侍用她的威势要挟朕,逼封皇后,随后她又霸占着乾清宫。朕现在把李选侍安置在哕鸾宫奉养,仰遵皇父的遗爱,没有不体谅之处。至于盗窃大内珠宝的罪犯,依法处斩,朕的谕旨并无不当之处。”

在谕旨发给内阁的第二天,方从哲写了一份揭帖把谕旨封严退给朱由校。说是:“陛下既然理解先帝的遗爱,就不应该将李选侍的过错暴露出来,传到宫外。”

这是朱由校第一次被封驳谕旨。

【这方老头是怎么想的?嗯,这或许是个显示皇威的好机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苗疆蛊事 鉴宝神医 都市超级医仙 长夜余火 [综港剧]沉醉不知归路 [重生]活该你倒霉 我建的城都变成了大佬 无上神帝 从零开始的次元魔女 江湖遍地是土豪
相关推荐:大制药师系统废话太多真的不好开局一只穹权臣家有神医妻我的房车在末日碧水天堂仙门逆徒我练成了999种剑技桃源小神医大小姐的上门女婿